4.2 教會的特質及成員

前言

教會自宗徒時代開始至現在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這比任何一個歷史朝代都久遠;由以色列傳遍全球不同地方。眾人接觸天主的方法或許不同,但相同就是人的參與和傳遞,就如聖保祿宗徒說:「從未聽到祂(基督),又怎能相信祂呢?沒有宣講者,又怎能聽到呢?」(羅10:14)

當日耶穌建立教會,就是要在世上成立一個可見的團體來繼續傳揚福音的使命。在聖神這護慰者的帶領下,基督徒信仰便一代一代承傳下來。

教會是甚麼?

若以簡單定義來描述教會實在困難,自宗徒時代到現在,教會從聖經啟示及生活中,不斷自我反省,加深對自己的認識。現在介紹其中兩個主要圖象,幫助大家理解教會是甚麼:

1. 教會是「天主的子民」

「教會」一詞指「會眾」,也有「召集」的意義,是指民眾的集會,他們組成天主子民的團體。例如在舊約,天主召集以色列人聚集在西乃山上,藉着梅瑟,天主頒布十誡,使以色列子民成為與天主訂立盟約的特選民族。

在新約,基督組成的天主子民,就是祂用自己的血所建立的信眾團體,是超越民族、血統的子民,凡相信耶穌是真人、真天主、死而復活的救主默西亞,他們就是天主子民。初期基督徒團體就稱自己為「教會」,他們有同一信仰、朝拜同一天主、接受同一洗禮、領受同一救恩,時常聚在一起。

2. 教會是基督的奧體(身體)

耶穌以自己的死亡及復活救贖人,使人變成新的受造物。耶穌許下,不會留下門徒為孤兒。聖神召集了(已受洗的)各民族,成了耶穌基督奧妙的身體。

保祿說:「祂在萬有之先就有,萬有都賴祂而存在;祂又是身體——教會的頭。」(哥1:17-18);「身體只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格前12:12);耶穌基督是萬有的元首(參閱弗1:22)。祂把所有信仰祂並接受了洗禮的人連結在一起,成為一個身體。

除了身體這圖象,耶穌又說祂自己是葡萄樹,門徒是葡萄枝,若樹枝脫離了樹幹,便只能成為枯枝,不能結果實了。(參閱若15:1-11)所以,信徒若要茁壯成長,便要留在這奧體內,與主密切結合。

教宗方濟各就曾指教會是「戰地的醫院」,因為教會在世的使命是「治癒人、照顧人」。現今不少人是傷痕累累的,他們的傷口急需醫治。教會就要治癒人內心的傷痛,要敞開大門,解救人,宣報天主是善的,天主樂於寬恕一切,祂是父親、是仁慈的,祂總是等着我們回家。

教會的特徵

除以圖像來描繪教會外,天主教會亦具備以下四個特質:「唯一」、「至聖」、「至公」和「從宗徒傳來下」,它們顯示出天主教會的面貌和使命。

1. 教會是唯一的

教會的起源是唯一的,源自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的天主;教會的創立者也是唯一的,由降生成人的聖子耶穌建立,祂建立了唯一的教會。教會相信「只有一個羊羣,一個牧人」(若10:16)

雖然在歷史中,天主的唯一教會曾因人的過犯而分裂,為教會帶來傷痛。但願信友因投靠天主的恩寵,深切痛悔,本着相信同一的主而再團結起來,一同走合一的路,使教會唯一的標記,再次具體地呈現在眾人面前。

2. 教會是至聖的

教會是由至聖、一切美善的根源——耶穌基督建立。由於基督與教會緊密連繫,使她充滿聖神的恩寵。教會內擁有助人成聖的「聖事」,使教會具有聖化的能力,所以在教會內,人找到圓滿及確切的得救方法(將另有單元介紹)。

自古至今,不少信徒因着聖言的教導及基督聖事的滋養,得到力量持續行善或對抗邪惡,走向天主,成為無數聖德卓絕的人物(有些起初是罪人)。

教會如同慈母,等待及懷抱眾多軟弱而受傷的子女,在她內領受罪赦的聖事,從中體會天主的無限慈愛及團體的陪伴和接納。

3. 教會是至公的

至公有「大公、為所有人」的意思,具有公平惠及天下萬民的特性,超越時空、性別、種族、階級、國籍和文化等。大公教會是為世上所有人而存在的教會,是人類彼此團結的記號,所以「教會應向全人類發展,並滲入人類歷史中,同時卻又超越時代和國家的界限。」(《教會憲章9》)

教會的使命是向全人類傳布天主愛所有人的喜訊,使所有人都能認識及相信基督是救主,繼而領洗加入基督的大家庭,並獲得永恆的生命。

4. 教會是從宗徒傳下來的

教會是由宗徒一脈相傳的,是宗徒由耶穌基督所領受真道,傳授到後世的。

耶穌沒有記下自己的言論及事蹟,宗徒一直以口傳方式來宣講耶穌的死而復活,沒有甚麼完整的文字紀錄。直至耶穌死後數十年,祂的弟子及跟隨者(包括宗徒和其他門徒,以及他們的弟子),才用文字記下祂的教導及行實,並在信徒團體中教導及流傳,宗徒亦以自己的生活作見證。後來記載於聖經的教導,更是歷代由教會傳授給一代一代的人,今天我們所學習、所宣講有關於耶穌基督教導的一切,就是由宗徒、教會繼承人的教導中流傳下來的。


上述四個特質彼此之間是不能分割,意思是說每個特徵,都和其他幾個聯繫一致,成為一個貫徹相連的概念,譬如說教會的「唯一」特質,是在於她的大公無私,兼容並包,超越萬國萬代、時空,讓天下萬民同歸一個羊棧;以及從始至今,一脈相傳下來的一致,與至聖的,也是唯一的一位(主耶穌)保持緊密的連繫,不斷走向至聖至善的境界。

教會的組織

任何團體都離不開組織,以便管理和履行職務。耶穌建立教會之初,已委任一些人(十二宗徒)來治理教會,宗徒自耶穌升天後,負起傳揚福音的使命,從一個地方廣傳至另一個地域,他們的足跡愈走愈遠。教會除有四個特徵外,亦包含「普世」與「地方」兩個幅度――地方性與普世性,而普世教會與地區教會並非兩個對立觀念,而是相輔相成。

地區教會

教友聚居於某地區,並由一位主教牧養,組成一個地區教會(或稱地方教會),例如:香港教區。而每一個地區教會都是普世教會的縮影。

地區教會的最高牧者是教區主教。為方便牧養教友和傳播福音,地區教會根據地域和人口,劃分成若干個堂區。堂區內的教友,在主任司鐸(神父)的領導下,團結成為一個有形教會的縮影。

雖然每個地區教會建立於某個具體地域,但她卻隸屬於普世教會,並與普世教會保持共融,連為一體。因此,地區教會為全體天主子民的一部分。

普世教會

普世教會的最高牧者是教宗。他是基督在世有形可見的代表、宗徒長伯多祿的繼承人,以及全體天主子民的精神領袖和他們團結共融的標記。

天主教會有一個有不同部門的中央行政組織,名叫「教廷」,位於梵蒂岡,其功能是協助教宗處理全球天主教會的教務。

教會的成員

凡那些領洗加入教會,成為耶穌基督奧體一份子(肢體),就是教會成員,他們是天主的子民、基督的信徒,都負起建設教會、傳揚福音的使命。大家各按照自身不同的身分,來完成天主賦予教會在世上要完成的使命。

一、聖統制

為使福音廣傳,教會內設立了各種職務,有人專責管理教會事務,服務眾多兄弟姊妹,他們是領有聖職的「神職人員」(聖統制):

1. 主教團及其元首教宗

教宗――羅馬主教和聖伯多祿的繼承人。不同地方教會有自己的主教,傳統上,羅馬主教是眾多主教之首,因為宗徒之長伯多祿是第一位羅馬主教,而羅馬也是兩大宗徒伯多祿及保祿的殉道地,所以羅馬主教便成為了維護普世教會的統一中心和基礎。基督曾委託伯多祿牧放自己的羊羣(參閱若21:15-17),使他成為教會的最高牧者,而教宗是聖伯多祿的繼承人,有着實際管轄教會的權力,全球天主教子民都是他的子民,他是他們的精神領袖。

主教——代表耶穌基督的最高司祭,是十二宗徒的繼承人。主教在自己的教區內是最高牧者,負責管理、訓導和聖化天主子民的職務。所以,主教除了要處理教區內外的行政事務外,亦要培育教友的信仰及道德生活,推行傳播福音的工作。

主教另有一項要務,就是與其他地方教會及普世教會保持連繫,維護教會的共融團結。

2. 司鐸(神父)

司鐸是一羣男性教友,透過領受聖秩聖事,由主教手中領受了司祭品位的權利和職務,成為主教的助手、合作者,分擔了基督交託給宗徒向普世傳揚福音的使命,為全體教友服務:宣講福音,牧養教友,並舉行禮儀慶典。教區司鐸的工作大多由主教派遣,被派往堂區或教會內的機構,以不同的方式來服務教會。

3. 執事

宗徒時代的初期教會,曾立了七位執事,專責管理教會的服務,關顧有需要的人(參閱宗6:1-6)。執事不是司祭,而是在「服務」這特別任務上,與主教聯繫在一起。例如在堂區裏,宣讀福音、講道和送聖體,輔助主教和司鐸舉行感恩祭;證婚和主持殯葬禮儀,並獻身於各種愛德服務工作,例如監獄探訪。

二、獻身生活者

除聖職人員外,也有些男女稱為「獻身生活者」,他們按照教會認可的固定生活方式,公開誓守獨身的貞潔、神貧和服從的福音勸諭,立志更緊緊追隨基督,把自己奉獻於天主,為服務天國而追求更圓滿的愛德。其中有些男女加入修會團體,成為修士、修女,按照個別修會的精神及神恩,從事不同的傳揚福音工作,他們的派遣是直接受命於修會會長。也有些人是過獨修生活,或加入在俗獻身團體、使徒生活團等。

三、平信徒(教友)

按照《教會憲章》,「教友」二字的意義為:「所謂平信徒,是指除了在聖職人員及教會所認可的修會人員以外的所有基督信徒;他們藉洗禮與基督合成一體,成了天主子民,以其自己的方式,分沾基督的司祭、先知及王者的職務,在他們的職分內,履行整個基督子民在教會和世界上的使命。」(《教會憲章》31)

這指出凡領洗的人,就成為基督奧體的肢體,分擔了基督(默西亞)的三重職務:司祭、先知、君王。平信徒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家庭、工作、社會中),去完成基督派遣給教會的使命。這三個職務是指甚麼?怎樣完成?

平信徒的司祭職

在以色列民族,司祭是天主與人之間的橋樑,代表人民獻祭給天主,為人贖罪、祈求天主。保祿宗徒稱耶穌為大司祭,因為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將自己交出,成為天主與人間的中保(橋樑)、永遠至高的司祭。教友領洗加入基督的奧體內,分享了祂的生命和使命。所以,平信徒也要在日常生活履行「普通司祭職」,例如為世界及有需要的人祈禱,將生活中的辛勞、為主的付出,變成「精神的祭品」,經耶穌基督而獻給天主聖父。

平信徒的先知職

舊約的先知是天主的代言人,向世人傳遞天主的話。基督在世時曾以自己的生活和聖德來揭示天父的王國,做了許多別人不敢言或不敢作的愛德及公義行動,祂實在是一位大先知。

教友在自己的生活中,要懷着信德、愛德和望德,把握時機以生活和行動,宣講天主的慈愛、公義,照亮世界的黑暗,為人類帶來安慰、希望和喜樂。

平信徒的王道職 (君王職)

耶穌謙卑服從,捨身至死,才進入祂光榮的王國,成為萬世君王,萬物都屈服於祂的腳下。耶穌教導門徒,在團體中要成為最大的,就要先成為最小的,成為眾人的僕役。

教友同樣要透過謙虛忍耐的服務精神,來發揚這王道的職務,以自己的才能、專長服務教會及社會,如同天主創造時,給予人管家的職責,要治理及照顧大地。

此外,成為王者,要學習不受私慾偏情所影響,不成為罪惡的奴隸,反而要過克己的聖德生活,活出天主子女的自由。


平信徒是教會內最大類別的人,是教會的重要成員,擔當着一個重要而獨特的角色,因為平信徒站在生活的最前線,接觸很多未認識基督信仰的人。當他們從事生活事務時,就可將福音的精神,帶到生活中的每一角落。

結語

人藉着聖洗聖事加入基督的奧體,成為祂的肢體,教會每一成員也是天主子民,分擔了教會的職務,肩負傳教的使命。

基督徒相信,天主聖神自始至終都和教會在一起,在過程中不斷聖化及支持教會,使這個由罪人所組成的教會,在現世一步一步的向前走,邁向圓滿的境界。

內容撮要

  • 教會在聖神的護佑下,不斷擴展。教會成員是被天主召叫,成為「天主子民」;信友因着聖洗,加入了「基督的奧體」,雖是不同的肢體,卻屬於同一的身體。
  • 天主教會的四個特質: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
  • 地區的教友組成「地區教會」,由一位主教牧養。地區教會是普世教會的縮影。教宗是全球天主教會信徒的最高牧者。
  • 教會內有不同的成員,絕大多數的天主教成員是平信徒,他們在教會內也分沾基督的司祭、先知和王道三重職務。除平信徒外,教會內也有神職人員(執事、司鐸、主教)及獻身生活者。他們的身分及職務雖然不同,但都是肩負起教會的使命,以不同的方式傳揚福音。
  • 神職人員及獻身生活者,以其獨特的生活方式活出天主對他們的聖召,服務教會。至於平信徒,則透過自己的職業、家庭和社會,來完成這宣揚福音的工作。

生活反省及實踐

  • 信仰並非個人的事,透過回應天主聖神的召叫,人可以加入教會,成為教會。你願意成為教會嗎?你渴望與有同一信仰的人連結在一起嗎?

**************************************
天主教香港教區  夏志誠輔理主教准印
作者:阮秀美修女
編輯及出版: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