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圓滿無缺的福樂(真福八端)
前言
前四課介紹天主以十誡來教導以民在侍主、待人、用物上應有的行為和心態(個人及團體生活的基本準則)。新約中,耶穌更教導有關守誡命的真精神。
學習了四十個單元後,大家有沒有這份體會:人於一天復一天的活着、工作,即使已擁有不少福樂,但心底裏仍未滿足,且隱約還有一份更深的渴求。
甚麼是福?
福字由「神賜下一口田」而來,「上天給予豐衣足食」就是福。不少人認為福可包括富裕、權勢、健康、舒適、被愛、和平、自由、學問等,這些都是「福」,而人合理地尋求它們本身不是壞事。然而,人可永遠身體健康、擁有財富權勢嗎?友誼愛情不會消逝嗎?就人的經驗可知,這些人和物都不能保證甚麼。更甚的是當人誤以為在短暫和消逝的事上,人可尋求永恆的幸福,那便會招致失望了。
耶穌說:「我來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10:10-11)祂向門徒宣講「真福八端」(後人稱為「天國大憲章」),更以自己的行動印證它。祂許諾的福,不是讓人在現世擁有一切,而是擁有天國,成為天國的成員。
真福八端
耶穌說: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因為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曾這樣迫害過他們。」(瑪5:3-12)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
神貧(精神上貧窮)不只是指「物質貧乏的人」,而是指「不被世上財物羈絆的人」。他們知足,減少自己的慾念,甘願放棄物質享受而與有需要的人分享。他們全心信賴和渴慕上主,承認天主才是他們生命的保障,所以他們選擇了貧窮的生活,致力在天上積蓄永恆財寶。而且,他們為人謙遜而不自滿,心靈有空間去聆聽天主的話,不被權勢和榮華充塞,卻能以平常心看待世間的財富,內心享受自由。
耶穌戰勝魔鬼的三次誘惑,不以奇蹟、物質及權勢去吸引人跟隨祂,全心信靠天主。(參閱瑪4:1-11)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
哀慟的人不是指「因失業、失戀等事而傷心的人」,而是指「分擔他人痛苦,為自己和他人的罪過,甚至為罪惡的世界」而悲痛的人。人習慣無視痛苦的處境,喜歡享樂、消遣等美好生活,害怕面對自己或他人的悲傷,不願哀慟。
可是,人的生活可以從來不缺乏十字架(痛苦)嗎?耶穌教導人寧可看清生活和內心的真實面貌,願意承認和接受痛苦,這樣才能度深入的生活,而不是過一個膚淺的人生。哀慟的人在聆聽、舒緩人的痛苦時,也找到生命的意義。他們與人一起難過、一起哭泣,從中經驗耶穌的安慰和真正的福樂。
耶穌的心不是冷漠的,即使祂有復活死人的能力,但當祂見到好朋友瑪利亞因為兄弟拉匝祿的死而難過時,祂亦感同身受,流下淚來。(參閱若11:1-35)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
團體生活少不免有誤會、猜忌,埋怨等。而世俗的想法和習慣又把人分類,認為某些人的地位較高,而把一些人比下去。
溫良的人不是軟弱的人,他們不固執、不使用強權或暴力去解決問題,而以忍耐或謙虛的態度來待人處事,以愛心包容別人的不足,體諒他人的軟弱。
溫良的人相信上主的祝福,必會按祂的許諾在自己的生命中實現,而不寄望於事事順遂或某些事情的成功,他們因而享有極深的平安。即使在困難中,他們依然順從天主,不抱怨他人。
雖然羣眾以君王的方式歡迎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但祂卻是謙遜和溫良的,選擇騎在驢駒上。(參閱瑪21:5)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
大家有否聽過類似的話:「世界就是這樣不公平,無辦法啦!只好接受現實!」他們的內心充滿無奈和失望。
飢渴慕義是指人渴望正義的心,如飢餓者覓食的本能一般強烈。若看到不義的情況或制度,他們會為窮人和邊緣者發聲,渴望以生活和工作去力行正義。而且他們不會灰心、憤世嫉俗,也不與世俗妥協。因為他們明白正義不單指向最終的結果,也包括每一個人在生命裏實現的正義,就是由自己的內心開始去伸張正義。
耶穌渴望人認識天主的真愛。祂為人的心硬而難過,不願人因誤解法律的精神而受到拘束。所以,祂在安息日,不惜得罪有權的宗教領袖,而公開在安息日治好一個枯手的人,表示人在安息日可以行善。(參閱谷3:1-6)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
憐憫那些苦難中的人,並伸出援手。這並不是驕傲式的餽贈,令人不安。他們的心是溫柔的、眼光是寬闊的,於是常能易地而處,體恤他人的境況,給予合適的關懷。
憐憫人的人會援助各種的不幸,做慈善的工作,也安慰受傷害的人,服事有需要者。當別人犯錯時,他們不會指罵,也不會幸災樂禍,反而寬恕、諒解他人。
有一個癩病人前來向耶穌求醫,耶穌不只醫好他的癩病,更親自觸摸他,醫治了他的孤寂心靈,重建他與人的關係。(參閱谷1:40-43)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
心靈潔淨是指人的心靈單純,他們的思想、行為端正,不虛偽,待人真誠,生活無可指責,他們一心嚮往上主和美善。他們仍會面對生活中的誘惑,卻能克勝它,不受驕傲、權勢、偏情、肉慾,甚至罪惡所污穢。因為他們做事目標純正,時常以愛為行事的動機,而不被生活中的事物威脅、削弱或危害這份愛。
即使門徒出賣、否認、離棄耶穌,耶穌在復活後,仍然主動顯現給他們,祝他們平安,不追究人的過犯。耶穌的心只專注於見證天父的慈悲。(參閱谷14:43-46、66-72;路24:36-43)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
即使身邊出現古怪、麻煩或難以相處的人,締造和平的人仍堅持平安相待,甚至建立友誼,他們先要求自己成為和平的人,不挑起是非、指罵、責難,也不誇大扭曲他人的錯失,不到處張揚他人的問題。
締造和平的人不是無視衝突或隱瞞衝突,他們相信團結勝過紛爭,不會偽裝享受表面的和諧。他們願意以開放的思想和廣闊的胸襟來面對和化解衝突,要讓一時的衝突轉成為長久的和平。
耶穌在十字架上,為釘祂在十字架上的人,祈求天父寬恕,恢復人與天主的和諧關係。(參閱路23:33-34)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
為實踐公義和美善,他們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生活,活出仁愛和正義的教導,不怕承受因此而帶來的困難、疲憊和痛苦。他們在妨礙人性和社會發展的境況中,選擇堅持實行真福八端,並不會等到事事順利時,才去活出福音的精神。因此他們的言行、生活常被他人抗拒、質疑和嘲弄,甚至被現時的受益者或強權者打壓。
耶穌宣講天國時,祂的教訓充滿權威,對罪人及弱小者施予憐憫。由於祂堅持宣講真道,最終卻被當權者嘲弄及釘死在十字架上。(參閱谷2:1-12、14:1-2)
臻於至善、圓滿的幸福
真福的內容看似與快樂、安逸的生活充滿矛盾,有人覺得甚至是一個幻想。但為渴望得到真幸福的人,它指出了一個明確、基督徒特有的生活行動和態度,指向基督徒的人生終向——天國——圓滿的幸福。八福幫助信徒清洗自己的心靈,滌除不良的本能,作出決定性的倫理抉擇:愛天主在萬有之上。
教宗方濟各說:「真福八端就像基督徒的身分證。因此,如果有人問:『應怎樣做個好基督徒?』答案很簡單:每一個人都必須按各自的方式,實踐耶穌有關真福八端的教導。我們從真福八端看到師傅的面容。那是我們蒙召在日常生活中要呈現的面容。「幸福」或「有福」是「聖潔」的同義詞,因為它們描述了那些忠於天主和實踐天主聖言的人怎樣藉着奉獻自己,獲得真正的福樂。」(《你們要歡喜踴躍》63-64)
教宗提醒我們,人的際遇、恩賜不同,每人只需按各自的方式奉獻自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忠誠地實踐真福八端,呈現出天主的面容。
如同天父一樣慈悲 (成全)
不少人因奇蹟、異能而去認識耶穌,當認識久了,就知道天主教不是相信一位「有求必應、事事順遂、逢凶化吉」的天主。雖然耶穌行了許多奇蹟,顯示祂的大能,但同樣祂也拒絕行一些奇蹟。可見奇蹟、大能並不是信仰的核心。
基督信仰的核心之一就是「天主(自己)降生成人」。祂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天主呢?
耶穌說:「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祂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甚麼賞報呢?稅吏不是也這樣作嗎?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作了甚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作嗎?所以你們應該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5:43-48)
「成全」可解作「慈悲」,天父的最大特質就是「慈悲」。我們從經驗得知:沒有信仰的人亦會愛自己所愛的人,而當別人對自己好時,不期然也會以愛還愛,這是人之常情。然而耶穌邀請我們去尋找一個更美好、更豐盛的生命——如同天父一樣慈悲的生命。
愛仇人
「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而且,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那願與你爭訟,拿你內衣的,你連外衣也讓給他。若有人強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兩千步。求你的,就給他;願向你借貸的,你不要拒絕。」(瑪5:38-42)
舊約針對當時人的文明而言,防止對仇人作出過度的報復及傷害行為,限於「公義」的償還,如以眼還眼。
不少人誤會了耶穌的教導,以為這代表「軟弱、受人欺侮」。耶穌其實是對「復仇」提出「寬恕」的新精神。我們再看耶穌受審的經文便會明白。耶穌被大司祭審問時,祂被一個差役打了一個耳光。當時,耶穌沒有讓他再打,反而給他說:「我若說得不對,你指證哪裏不對,若對,你為甚麼打我?」(參閱若18:22-23)耶穌以不卑不亢的態度面對不公義的對待。祂的教導只是反對報復,正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耶穌相信「愛才能戰勝仇恨」,祂在十字架上彰顯的慈悲及無條件的愛,正正吸引了歷代無數的人歸向祂、跟隨祂。
愛有不同的程度和表達方式,不能勉強或偽裝。所以耶穌邀請我們保存內心的自由,由不報復開始,繼而憐憫對方、寬恕對方,這都是愛仇人的具體表現。
在基督的愛內生活
人是軟弱的,力量有限,若要活出真福的生活,基督徒就要從「天主先愛了我們」(若一4:19)的經驗中,才可得到愛的力量。耶穌又以葡萄樹和枝條作比喻(參閱若15:1-7),指出我們要不斷與祂連結、在祂內生活,才有足夠力量去行善避惡。祂說:「父愛了我,同樣我也愛了你們;你們應存在我的愛內。如果你們遵守我的命令,便存在我的愛內,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而存在他的愛內一樣。我對你們講論了這些事,為使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喜樂圓滿無缺。」(若15:9-11)耶穌願意我們實踐祂的教導:保存愛,而不是保存仇恨。耶穌渴望我們的生命充滿圓滿的喜樂!
結語
基督徒不是完美的人,但仰賴天主的助祐(透過聖言、聖事、教會團體、祈禱等),不少信徒也勉力活出真福的生活。教會傳統的兩句話就是好的寫照:「每個聖人都有他的過去,每個罪人也有他的未來。」即使基督徒走得顛顛倒倒,但真福生活確能帶領他們走到生命的終向——天主——那裏。
人生活在世上,就要在萬事萬物中尋找、察覺、滿足內心對永恆幸福的渴求。人可從天主所創做的大自然和人類、聖經,以及最終從降生成人的天主(耶穌)、教會和聖事中,認出天主來。耶穌離世時對門徒說:「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若15:15)耶穌來世實踐了祂父的使命,向人揭示出天主的真面貌!
說到這裏,預先恭喜你快將完成這遙距課程!這意味着大家在知識上,已多一點明白天主教信仰的內涵。但信仰更包括了生活的體會和「接觸神、相信神」。若你的內心仍有一份渴求,我們鼓勵你向前踏出一步,走進信仰的領域——人與神的相遇,並與耶穌建立真實的友誼。我們彼此代禱!
內容撮要
- 耶穌說祂來是給人更豐盛的生命,叫人在祂內有更圓滿的喜樂。
- 祂教導了真福八端,指出甚麼人能承受天國這永遠的福樂:神貧、哀慟、溫良、飢渴慕義、憐憫人、心裏潔淨、締造和平及為義而受迫害的人。
- 真福的生活是基督徒特有的生活行為及態度,它指出決定性的倫理抉擇,剷除不良的本能及心態,專心愛天主在萬有之上。
- 天父最大的特質是慈悲,基督徒從天主那裏先經驗了愛,便要肖似天父一樣慈悲。
- 愛仇人是基督信仰的特質之一。復仇只會增加彼此間的仇恨,而寬恕使人獲得內心的自由。
生活反省及實踐
- 在你的生命中,有「仇人」嗎?你是否認同放下仇恨,甚至「愛仇人」是走向平安和幸福的方法呢?
**************************************
天主教香港教區 夏志誠輔理主教准印
作者:阮秀美修女
編輯及出版: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