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永恆的天鄉

前言

人人也知道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但面對死亡,有些人卻十分懼怕;有些則表示並不怕死,只是怕死後不知道往哪裏去。也有人說:「人死了,就一了百了!」究竟基督徒對死亡的看法是怎樣?何謂復活?天堂?地獄?末日是指一切的毀滅?

天主教亡者禮儀中有一節祈禱詞:「主,為信仰你的人,生命只是改變,並非毀滅;我們結束了塵世的旅程,便獲登永遠的天鄉。」這課便將介紹人的終向及永恆的家鄉。

死亡的事實

死亡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我們活着,仍有機會在自己家庭、社會裏經驗死亡。伴隨死亡而來的疾病、痛楚、分離、失去等境況,都為人帶來很多不肯定、不安、恐懼、痛苦、傷心、無奈……耶穌就曾以「盜賊」來比喻死亡的來臨,當人不留意、毫無準備時,它就降來。(參閱瑪24:42)

人類終向:萬民四末

教會認為死亡並非一切的終結,死亡只是人類面對的最後四件事情之一,此外,還有審判、天堂、地獄,教會稱這四件事為「萬民四末」。

基督徒如何看死亡

1. 死亡是在世生命的終結

生命有長有短,死亡是人自然生命終結的表現。死亡就像對人說:生命是有着限期,這是人生在世的唯一旅程,人只可活一次。所以,現世的生命就有種「迫切感」,當死亡一刻到來時,一切不可逆轉。教會相信人不會再返回從前,或度其他塵世的生活。

2. 死亡是罪過的後果

過往單元提及,天主願意與人分享祂永遠的生命,可惜原祖父母不相信天主的慈愛,違命犯罪,於是要承擔犯罪的後果——死亡。但死亡不能阻止天主的愛和恩寵,天主許下救世主降生的承諾,透過耶穌向世人宣講祂的慈愛,使人與天主再次結盟;耶穌建立教會,幫助人在生時,去尋覓、認識、愛及歸向創造自己的天主。

3. 基督轉化了死亡

耶穌是人,祂親自經歷死亡及死前的恐懼,但祂也是天主、生命的主人,雖然確實死了,卻在第三日復活過來。耶穌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若11:26)

耶穌將自己的死亡與復活,與基督徒連在一起。因信主的人,在領受聖洗時,已歸依基督,和祂同死、同生,祂的死而復活,成為人將來復活的希望和信心的憑證。所以,教會相信死亡並非生命的毀滅,只是人存在方式的改變。天主許諾在某一天,人腐朽的肉身也會復活起來。

不少出席過基督徒喪禮的親友,都感到在禮儀中有份獨特的安詳。人的離去固然使親友傷心落淚,難過不捨,但基督信仰中的永生許諾,就帶出「天鄉再遇」的盼望,為人帶來確實的安慰和希望,減少了內心的恐懼和憂慮。基督徒甚至把死亡看成走向基督的路途、走入永生的門徑,屆時完成了在世的旅程,安息主懷、回歸父家。

私審判

教會相信,人在死亡的時刻,能看清自己的良心,毫無遮掩地與天主面對面相遇,將自己的一生呈在天主台前,接受基督的審判,領受永遠的賞或罰;或者有人要經歷一個煉淨的時期,才可進入永生。

耶穌透過富翁及乞丐拉匝祿的比喻,指出人死後馬上按生前的功過和信德,得到不同的報應,最後富翁和拉匝祿死後的終局就很不同(參閱路16:19-31)。這說出現世的生活與來世的生活息息相關,人要好好準備,善度今世的生活。因此,死亡不足畏,人只需害怕自己有否常常善度生活。

但另一方面,雖知審判的時刻必要來臨,但人又不必只着眼於自己一生中的過失,因為天主既是公義的天主,也是疼愛人的慈父,這位坐在審判席上的天主,是時刻渴望人悔改的天主,祂希望人相信祂是慈悲的父親,而不是一個嚴厲的判官。

永生與永罰

人常說:上天堂、下地獄,究竟天堂和地獄在哪裏?是個怎樣的地方?是否有它特別的意義?教會理解的天堂和地獄,不是指一個實在的地方,而是一個境況和狀態。

天堂

耶穌沒有直接談「天堂」的事,不過祂常提及天國,祂宣講的內容就是有關天國的道理,祂說:「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瑪7:21) 

所謂獲得天國、上天堂,莫非是指,人在死後能永遠看見天主和天主在一起的一個美好境界,享受着永恆的福樂。這個永福之境就是:「天主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2:9)所以,現世的人不可能經驗過天堂的圓滿福樂。

不過,耶穌在談論婚嫁時,曾披露過一點:「復活的時候,也不娶也不嫁,好像在天上的天使一樣。」(瑪22:30)意思是說,那時候,人死後的生命不會完結,不用婚嫁延續後代,也沒有任何物質需要,不受肉身限制,完全自由自在地共享相愛相親的幸福。

簡單來說,天堂是指「至高和決定性的幸福境界。那些在天主的恩寵中過世,而無須再淨煉的人,與耶穌、瑪利亞、天使和聖人相聚。他們組成天上的教會,在那裏『面對面』(參閱格前13:12)看到天主,與至聖聖三生活於愛的共融內,並為我們轉禱。」(《天主教教理簡篇》209)

地獄

天堂是一個「永遠的幸福狀態」,地獄便是一個「永遠的受苦狀態」。支持公義的人都同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不是復仇,只是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受罰受苦只是犯罪作惡的後果。

耶穌指出,在人受審時,祂會對那些犯罪的人說:「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牠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裏去罷!」(瑪25:41)

永火可以是指真正的火,也可象徵永遠的痛苦煎熬。原來為人最大的懲罰在於失去天主的愛,要與愛自己的天主永遠分隔;他們的痛苦是永遠生活於失望和惱恨之中,從此看不到天主慈愛的面容。

人若犯錯,就要進入地獄?那麼,人人也會落地獄?聖詠的作者祈禱時說:「上主,你若細察我的罪辜,我主,有誰還能站立得住?」(詠130:3)教會相信,慈悲是天主的本質,沒有任何一個罪大得過天主的慈愛。所以,人若悔改,相信天主的愛,他就生活在天主的愛內。所以,只有那些決意永遠拒絕天主,決心不相信天主慈愛、不悔改的人,才會自判於永遠的懲罰中,這是因為他們自己選擇拒絕天主的救恩和愛情。

煉獄

有人說:「我覺得自己會犯錯,不完美,死後無可能直接去天堂。但又不是衰到要落地獄,那麼我會往哪裏去?」

那些願意愛、認識天主的人,因一時的軟弱而做錯事,傷害了人或天主,可怎麼辦?教會教導,人要先痛悔己罪,淨化自己,做彌補的功夫,稱之為「補贖」。

事實上,這種補贖在現世已經開始,但在人死後可能尚未完成。這段死後的淨化時期,教會稱之為「煉獄」,就是煉靈(煉獄中的靈魂)去煉淨自己的靈魂,為生前未完成的補贖作賠補。

教會相信,人死後不能以自己的努力去彌補在世時所犯的過錯,所以教會鼓勵信友為煉靈代禱。因着大家同屬一個大家庭,希望他們感受到在祈禱中兄弟姊妹間的愛情連繫,而能誠心痛悔自己曾對人、對主的傷害,早日進入天國的榮福中。

有人認為天主會仔細審查人的功績,斤斤計較人的過錯,但若認識聖經的中心思想,就不難發現天主「如何計算」人的罪過。耶穌說過一個比喻:慈父一直等待那耗費家財的小兒子回家,那父親不用聽到小兒子的道歉,就已經跑上前擁抱他,不用等待他將功抵過,已經為他宰了牛犢來慶祝!(參閱路15:11-32)

再看另一段經文:釘在耶穌十字架旁的右盜,最後為耶穌辯護,並請求耶穌憐憫他。他的誠心悔改,讓耶穌許諾他:「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路23:43)

或許,人的補贖就是人真心的痛悔,由鐵石的心轉化到柔軟的心的過程,從中相信和體會天主那無條件的愛情,然後跟祂一起去愛!

世界末日

不時有人傳出世界末日何時到來,那時一切毀滅,令人恐懼又無奈!

教會相信,耶穌升天後,天主的計劃可說是進入了「完成階段」。意思是天主的救恩計劃藉着基督的降生及死亡奧蹟,進入了「已經」卻「未完成」的狀況。打個譬喻,就如中學文憑試考生,在完成全部考試的一刻,就已經進入中學完成的階段,只因未放榜、未收到成積,就未完全完成整個中學階段了。

人現在已經是生活在「最後的時期了」(參閱若一2:18),但世界末日,卻是指天父決定的「那一天」來到,聖經曾多次用「主的日子」來形容此時刻,因無人知道是在甚麼時候,只有天主才知道。

耶穌對這日子的來臨有以下的描寫:「那時,人子的記號要出現天上;地上所有的種族,都要哀號,要看見人子帶着威能和大光榮,乘着天上的雲彩降來。」(瑪24:30)

「人子」是耶穌對自己的自稱,世界末日的時刻為「基督的第二次來臨」。基督的第一次來臨是祂在白冷誕生;第二次再來,就是「基督的光榮重臨」。

最後的審判:公審判

私審判是每個人死後的審判,公審判是當基督第二次光榮再來時,祂坐在寶座上審判全人類,祂以人在現世所行的善或惡(惡也包括未盡的本份),作為審判的準則,把善人和惡人分開,宣判各人應得的賞報或懲罰(參閱瑪25:31-46)。

世界末日的公審判,可以說是耶穌全部救贖工程的圓滿結束,那時世界的歷史便即告終結,所有死去的人,都要復活接受審判。在達尼爾先知書中預言說:「那時,你的人民,凡是名錄在那書上的,都必得救。許多長眠於塵土中的人,要醒起來:有的要入於永生,有的要永遠蒙羞受辱。」(達12:1-2)

天主是公義的,祂了解一切,必為人主持正義,人可放心交託給上主。聖保祿說:「因為我雖然自覺良心無愧,但我決不因此就自斷為義人;那審斷我的只是主。所以,時候未到,你們甚麼也不要判斷,只等主來,他要揭發暗中的隱情,且要顯露人心的計謀:那時,各人才可由天主那裏獲得稱譽。」(格前4:4-5)

新天新地

在公審判之後,義人的靈魂和肉身將受到光榮,與基督為王,人類和整個世界都得以轉化、更新,現時所見到的有形的宇宙會完結,繼而出現一個奧妙的更新,聖經稱為「新天新地」,天國達到圓滿的境況。

依撒意亞先知預言說:「看,我要創造新天新地,先前的不再被記憶,不再被關心。人們都要因着我所造的,而永遠喜悅快樂,因為,看,我要造一座令人喜悅的耶路撒冷,一個令人歡樂的百姓。」(依65:17-18)

這種新天新地將來怎樣實現,人無法知道,只知道那是一種圓滿無缺的境界,以新的耶路撒冷作預像。聖若望預示:「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這就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祂要同他們住在一起;他們要作祂的人民,祂親自要『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天主;祂要拭去他們眼上的一切淚痕;以後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沒有哀號,沒有苦楚,因為先前的都已過去了。那位坐在寶座上的說:『 看,我已更新了一切。 』」(默21:1-5)

這是一幅清晰的圖像:基督(坐在寶座上的)更新了一切,給世界一個新景象,這個圓滿的天國,是一個正義、仁愛、和平的世界,一切痛苦、死亡、悲傷、哀號都會過去。

究竟天國何時圓滿實現?耶穌曾說天國如種子般漸漸生長,顯示天國在現世已經開始,只是尚未達致圓滿,人要祈求,並與天主一起建設天國,但這「圓滿」的時刻何時到來,卻只有天主知道。

諸聖的相通

綜合上述內容,可知教會的三個狀態:

  • 「受苦的教會」(煉獄亡者);
  • 「旅途中的教會」(現世的人);
  • 「凱旋的教會」(天國中的聖人)。

諸聖相通的意思是:因耶穌是教會的「元首」,信友是教會的「肢體」,所以這三個狀態內的信友,因為與基督相連,所以彼此也連繫在一起,享有相通(共融)的功效,彼此互相幫助。天國裏所有聖人的祈禱力量最大,既能幫助旅途中的我們成聖,更能協助煉靈;同時,在旅途中的我們,藉著為煉靈的祈禱,我們懂得行善避惡,求使眾人早在天主的愛內生活,一起在天國相聚。

結語

天父的救恩計劃是慈愛的計劃,祂願意所有人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祂賜下祂的獨生子,凡信祂的人,不致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參閱弟2:4;若3:16)

信仰教導人不要害怕死亡,反而要期待永遠的生命。「永恆的天鄉」是指永久的居所,這死後的家,與生前的生活有着莫大的關係,帶動人每天如何生活待人處事,甚至影響一個人的做人目標,所以不得不認真思索。

內容撮要

  • 死亡是人生必要面對的事實。耶穌比喻死亡如盜賊般,在人不知不覺間突然而至,用意是要人隨時準備,度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 私審判是人死後獨自到天主台前所受的審判,公審判是在世界末日、基督第二次來臨時,所有人類在基督面前接受審判。
  • 天堂和地獄是指兩個不同的境界:天堂是一個永遠的幸福之境,人能面對天主,分享祂的光榮和永恆的生命。地獄是一個永遠的受苦境界,人不能見到天主,失去永生福樂。煉獄則是人死後淨化的狀況/過程。
  • 教會有三個狀態:受苦的教會(煉獄亡者)、旅途中的教會(現世的人)、凱旋的教會」(聖人);諸聖的相通。
  • 新天新地是耶穌第二次再來時,帶給人類圓滿無缺的幸福,天主與人同在。但這新天新地(圓滿天國),我們可以在今世生活中經驗到她的存在,只是尚未圓滿吧了。

生活反省及實踐

  • 面對死亡,你有甚麼看法?
  • 你認為自己死後又會到哪裏去?

**************************************
天主教香港教區  夏志誠輔理主教准印
作者:阮秀美修女
編輯及出版: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